白癜风传染么 每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好的领导人,每一个企业员工的薪资保障更离不开一个负责任的领导人。为了留住员工,企业之间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比如董明珠口中的“为员工们买房”,但直到如今都没有实现。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企业家,他口中的“为员工建房”实现了。他是坐拥22家发电厂的超级富豪,他能力排众议为16万员工建房,也能顶着推迟上市的压力为员工们谋福利。在他的身上又发生了哪些传奇的故事呢? 一、张士平的发家史 他是张士平——魏桥集团的创始人,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名字都不太熟悉,因为他和他的企业都十分低调。张士平的出身并不好,从小在一个十分贫穷的农村家庭长大,也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十几岁在别的孩子还在饱读诗书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在棉服厂做零工。每天要扛上几十包的棉花,每一包的棉花要将近100斤,这份辛苦的劳动活他一干就是几十年。但是张士平天生不是一个平凡之辈,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干一辈子的苦工。而是想着有朝一日棉服厂能在自己的手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希望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从事这样的劳苦工作。 张士平当上厂长之后,他选择给棉服厂注入新鲜的活力,将其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就这样棉服厂从一个工厂发展成一个集团,成为了我国当时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就这样魏桥集团初见雏形。 不仅如此,他还把创业的目光转向了电力行业,当时他力排众议——决定在电解铝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就当时的市场而言,电解铝在市场上已经没有过大的空间。想要把电解铝做出市场可谓是难上加难,可张士平却硬着头皮干了下去。 当时想要建立一个电力厂房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我国并没有私人建电厂的先例,而且想要建成也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批。为了厂房的顺利建成,张士平跑了很多机关单位、见了很多人,终于完成了层层审批,电厂也建成了。 从那之后,张士平以势如破竹之势不断地对电厂进行扩建,从一家电厂到22家,魏桥集团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在此期间魏桥集团的棉纺织业也在一直进步和发展中,直到2005年魏桥集团的棉纺织业一直在我国占据着领头地位。 在电力行业中,魏桥集团凭着其低廉的电力售价受到了广大企业的喜爱,一时间打开了市场——当时苹果手机在生产原料方面也选择了魏桥集团。可以说凭着电解铝张士平赚得盆满钵满。张士平的魏桥集团再次迎来了事业的最高峰。 魏桥集团的电解铝成为了世界响当当的品牌,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魏桥集团的资本也逐渐扩张,最高时达到了3590亿元。把企业干到这个程度就已经可以上市了,但是张士平并没有立即上市,而是选择为16万员工建房子。 二、真心对待员工的张士平 张士平的创业和大多数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从来都不是“贪大求快”的人,反而是讲究“慢工出细活”。他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默默奉献的打工人,所以在集团创造了3590亿的营收之后,他开始优待跟随自己创业的员工们。 张士平拿出了一部分自己的资产给集团下属的16万员工建立房子,员工们可以半价购买这些房屋,只要是条件符合即可。而且员工也不必担心这些房子砸在自己的手里,只要想搬家集团就会立即以原价进行回购,可以说员工买张士平建的房子是绝对不会亏的。 很多打工人每天辛苦劳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所以买房跟薪资水平直接挂钩。张士平也对员工们的薪资进行了提升,可以说魏桥集团员工的工资是“一涨再涨”,基本上每年上涨三次。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张士平对员工这么好?甚至能够把公司上市推后?张士平也公开表示——“集团中大部分打工人都来自农村,我也来自农村,我深知农村人想要出人头地是多么不容易,所以我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好。” 结语: 在了解了张士平的创业之后,大家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在企业家中他是敢闯敢拼敢干的那一个,独具慧眼、稳扎稳打地将企业一步一步做大做强;在员工眼中他是一个真诚低调的好老板,正是有了他才有了员工们“买房梦”的实现,正是有了他才有了员工薪资的一次又一次上涨。哪个员工不想跟随这样一个好老板呢?对于张士平大家还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